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6 02:23:13  浏览:960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的通知



建综[2004]169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我部提出了《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九月三十日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国后,伴随着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东北地区形成了较好的城镇布局和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建设领域的突出表现是:城镇居民住房水平低,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改善缓慢;城镇冬季供热采暖矛盾突出,运行困难;市政公用设施老化严重,服务和管理的社会化程度低;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和指导服务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等。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当前建设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振兴战略的实施夯实基础、创造条件、做好服务。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多渠道加快住房建设,不断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1.支持和引导国有困难企业职工集资合作建房。妥善解决国有企业职工住房困难,是做好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减轻企业历史包袱、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展活力的前提之一。要引导国有困难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和房改政策的前提下,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利用企业拥有的部分土地,组织无房职工和住房困难职工集资合作建房,改善住房条件。实施土地置换的国有企业,要根据本企业职工住房实际情况,适当安排部分集资合作建房用地。要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加强对集资合作建房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明确集资合作建房参与条件、建造标准,规范集资合作建房的申请、审批程序,防止以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从事商品房开发经营活动,确保集资合作建房政策真正落实到改善国有困难企业职工住房条件上。

  2.积极稳妥地推进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实施危房和棚户区改造,是改善老工矿区居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的重要途径。老工业基地各城市政府及其城市规划、房地产等有关部门,要把危房棚户区改造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从保障居住安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出发,在鉴定危房和确定棚户区项目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改造计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对被拆迁居民进行补偿安置的各项规定,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防止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要积极探索政府组织、市场运作、以房改带危改的路子,多渠道筹集危房和棚户区改造资金。实施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可以比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由居民按成本价或经济适用住房价回购改造后的住房,由政府负责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鼓励危房和棚户区房屋产权单位、公有住房承租人及其所在的企事业单位,按照城市规划和改造计划的要求,采取集资合作建房的方式实施危房和棚户区改造。

  3.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东北地区各城镇要加大工作力度,以提高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改善住房供应体系,控制高档商品房建设,增加适合广大中低收入家庭需求的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严格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落实划拨供应土地和减半征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控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限定供应对象和面积标准,以切实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按照《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资金,保证最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切实履行好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

  二、做好冬季供热采暖的组织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供热体制改革

  4.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东北地区城镇冬季集中供热的正常运行。供热采暖,是维护东北地区冬季生产、生活各项活动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关系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在传统供热体制难以为继、新旧供热体制转型刚刚起步之时,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和城镇供热主管部门,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供热采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最大限度地保证城镇冬季集中供热的正常运行。各城市人民政府供热主管部门要会同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加强集中供热费用的筹措和使用管理。各级财政用于冬季供热采暖的费用,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所在城市的供热资金筹措计划,统筹管理,专款专用。认真贯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供热企业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28号),落实对东北地区供热企业2003年至2005年实行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供热企业负担。加强供热企业内部管理,强化成本约束机制,提高供热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5.完善供热救助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企业职工和最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基本采暖需求。东北地区热改试点城市,要把供热体制改革和完善城镇居民供热救助制度结合起来,配套推进。通过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本级财政筹集安排配套资金、财政补助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等形式,积极落实困难职工和最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冬季采暖救助资金。有条件的试点城市要根据国家确定的冬季采暖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测定居民维持基本采暖条件的最低采暖费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作为最低生活保障费的构成部分一并发放。要在加强供热费用统筹管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将采暖费用转化为职工采暖补贴的实施办法;国有企业职工的采暖补贴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6.加快城镇居民住宅采暖设施节能改造,提高节能水平和采暖效率。按照国家节能改造贴息政策,对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住宅采暖设施的节能改造,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将东北地区城镇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采暖设施节能改造,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债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改造所需配套资金,由城市政府、供热企业、职工所在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承担。热改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近期对本地居民住宅集中供热采暖系统和节能性能情况作一次全面调查,制定分步实施的改造计划,测算改造资金需求,拟定资金筹措方案,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申报国债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改造,提升城市功能

  7.加大市政公用管网设施改造力度,增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高度重视解决老工业基地城镇地下管网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加快维护改造步伐,保证城市的正常有序运行。继续落实《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意见》,加快东北地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的进度。组织开展对东北地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运行情况的普查,全面、准确地掌握地下管网建设的欠账情况和改造需求情况,并指导各地逐项编制燃气、排水、供热等管网改造规划。近期,重点编制好燃气管网改造规划,争取尽快付诸实施。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列为国债资金支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通过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市政管网企业自筹、运营收入提留等方式,多渠道保证管网改造国债项目的配套资金。加强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城市维护资金专项用于城市现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扭转设施失修失养状况,坚决纠正截留、挤占、挪用城市维护资金,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的行为。对城市地下管网普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要早报告、早控制,及时采取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8.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系统,改善人居环境。针对东北地区城镇中,与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缺口大、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大力加强各项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实施,重点是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为目标,抓紧制定或修订城市供水、节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专项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切实做到“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在合理确定处理规模的前提下,加强配套管网的建设,确保工程发挥效益。缺水城市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要同时安排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提高垃圾综合利用和资源化水平。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全面推行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构建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产业体系。国家在确定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时,适当向东北地区倾斜。

  9.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促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和服务社会化。剥离国有企业承担的市政公用设施经营管理职能,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内容。东北地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当地国有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接收企业剥离的市政公用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统一运行、统一监管,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加强对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住房维修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稳步推进旧住宅小区的整治改造,扩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覆盖面,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在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及扩大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促进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后勤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按照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有关政策,对企业剥离的市政公用与后勤管理资产和人员进行产权重组和改造,具备一定规模的,可组建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政公用企业;对不具备单独组建企业条件的,可由现有市政公用企业以兼并、收购、托管等方式接收。研究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现有市政公用企业接收企业剥离的市政公用设施,优先吸纳原企业被剥离职工就业。

  10.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和《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打破市政公用事业的垄断经营,加快建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通过市场竞争,促进国有市政公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要综合运用价格、收费和税收等经济手段,进一步改革现行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值补偿机制,使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具备补偿生产成本、偿还建设贷款能力,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市政公用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组建企业集团,开展区域性、城乡一体化的经营服务。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城市政府要进一步从对市政公用设施的直接经营中摆脱出来,建立健全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企业的成本制约机制和服务监督机制,加强资产监管、服务质量监督和价格监控。在推进市场化融资的同时,要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将负债建设规模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四、加强规划指导和服务,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11.强化东北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区域协调。重视发挥城乡规划对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调控作用,加强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监督,为落实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战略部署提供规划服务。建设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东北三省人民政府,按照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宏观政策和总体部署,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在国务院已经批复的东北三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三省之间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城镇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规划指导,建立健全三省之间的规划衔接协调管理机制。重点加强东北地区辽宁中部城镇群、吉林中部城镇群和哈尔滨都市圈、沈(阳)大(连)经济带等城镇密集地区之间规划布局的衔接协调,发挥大连港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作用,完善重要口岸与腹地之间的运输通道,促进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功能互补,促进大连港逐步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大力推进东北三省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统筹安排机场、港口、电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骨干路网的规划建设和布局调整,防止和避免重复建设。

  12.做好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和促进资源型城镇转型的规划服务。落实中央“加大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土地置换、‘退二进三’等政策的实施力度”的要求,组织编制相应的近期建设规划和详细规划,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改善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做好服务,促进老工业城市完善功能、发掘潜力,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要高度重视资源型城镇改造与转型的规划修编工作,总结辽宁省阜新市城市转型中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经验,针对资源型城市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分类指导,为资源型城镇拓展非资源产业领域、培植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做好布局调整和用地安排。对资源枯竭城镇和矿区沉陷区城镇,要有计划地控制城镇规模,抓好居民搬迁、安置规划与实施工作,加强住宅建设的质量监管,保证建设质量。

  13.加强小城镇和村庄集镇规划的指导。针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双重特点,加强小城镇和村庄集镇规划的指导,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东北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要适应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增强面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服务能力,公共服务设施要兼顾周围乡村地区的需求,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加强工矿居民点的规划调整,控制新的无依托矿城的建设,新建工矿区的生活配套服务要纳入周边现有城镇,统筹安排。积极支持与小城镇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城镇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条件和投资环境。指导农民和乡村组织按照村庄、集镇规划相对集中建房,适时引导农民新建住宅向中心村和乡政府驻地集中,推进旧宅还耕,重点解决村镇规划滞后、布局零乱、公共设施不配套以及农民建房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和卫生状况差等问题。

  五、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14.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建设部成立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加强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工作的指导,加强与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等有关部门、有关地区的沟通和协作,研究协调老工业基地建设行业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分离办社会职能、减轻税费负担、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的有关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建设部综合财务司。加强对东北地区县级以上建设部门分管领导的培训,继续推进建设职业教育和建设技能岗位培训。积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建设系统管理和技术人员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东北三省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省市之间的协调协作,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及时向建设部反馈有关工作动态和信息,切实将实施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5.加快职能转变和工作机制创新。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要抓住机遇,以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契机,全面加快建设事业的各项改革,把建设行政管理的着力点,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到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来,在抓好建设事业改革发展的同时,为老工业基地各行各业的振兴和发展,创造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种子标签和品种说明的法律适用——从一起违法品种损害追偿案说起

武合讲


内容摘要:种子标签和品种说明,是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法律概念。品种说明不是种子标签应当标注的内容,而是宜加注内容。实践中,常因不能正确区分种子标签和品种说明,造成冤案或错案,给种子经营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关键词:种子标签;品种说明;违法品种;假种子


  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进口审批文号等事项,属于种子标签应当标注的内容。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的品种的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的说明,属于品种说明的内容。尽管提倡将品种说明标注在种子标签上,但种子标签和品种说明仍然是两个有区别的法律概念。作者利用一起案例,谈谈种子标签和品种说明的法律适用。
  案例简介 :京农5号,是经北京市品审委于1999审定通过的中早熟红小豆新品种,其未在黑龙江省经过品种试验。Y和K是北京的两家种子公司。2006年5月初,黑龙江省黑河市的部分农户,委托Y与K签定种植收购协议。该协议约定,K向农民提供“京农5号”红小豆种子,并按每斤1.8元至2元的价格收购所有收获的红小豆。据该协议,Y购买了可种4000亩的“京农5号”红小豆种子,由K直接发给农户。除此之外,K还与黑龙江省的其它农户分别单独签订了“京农5号”红小豆收购协议。51户农民共种植了“京农5号”红小豆5000余亩。种子按预期的时间发芽、生长、开花,长势很好。因黑龙江省霜冻期来得早,红小豆花落后没结荚即被霜冻死。当地农民以前没有种过红小豆。据黑龙江农业委员会统计,因种植“京农5号”红小豆造成绝收的农田达到6695亩。对事故原因,当地的三个农业局的种子管理站分别作出相同的鉴定意见,认为该种子未经试种、越区种植是造成绝产的根本原因;另外,种子包装物无任何标识,违反了种子法相关规定,属于非种子。作为农民代理商的Y把K告到北京某法院,要求对方赔偿210余万元损失。法院认为,被告以订单农业的形式,使用不符合种子法要求的非种子销售给农民,是造成农民绝产的主要原因。最后,被告付给原告150余万元。作者认为,该案中的司法者、执法者和当事人,都对法律规定的种子标签和品种说明,适用错误。
  1 没有标签的种子不等于非种子。
  种子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这里规定的是种子经营者的种子标签真实义务。种子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的假种子。这里规定的是种子经营者的种子质量保证义务。涉案京农5号红小豆种子,种子包装物无任何标识,属于“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的情形,应当依据种子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而生产、经营假种子的,应当依据种子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种子法既然明确规定“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的与“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的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就说明两者属于不同的违法情形。种子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都认定“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的就是“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的假种子,并以此为由要求“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的种子经营者承担非种子的法律责任,显然适用法律错误。
种子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涉案“种子包装物无任何标识”的种子,按预期的时间发芽、生长、开花,长势很好,虽因黑龙江省霜期早导致发育阶段没有完成造成花落之后没有结荚成熟,但只要种子种植后生长发育的是京农5号红小豆,证明该种子就是能作为种植材料使用的京农5号红小豆的种子。未经种子检验机构对涉案的没有标签的种子实施真实性检验,没有判定该种子不是京农5号红小豆的种子而是非种子的检验结论,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认定没有标签的种子就是非种子,是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的假种子,缺乏事实根据。
2 销售的种子未附有标签,与造成绝产无关。
2.1 品种使用条件,不是种子标签应当标注的内容。
红小豆品种京农5号是否适应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否可以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属于该品种的使用条件。品种使用条件是品种说明中的内容。品种说明,不是种子标签应当标注的内容。种子标签不标注品种使用条件,并不违法。
2.2 销售的种子未附有标签,不是造成绝产的原因。
红小豆品种京农5号是否通过黑龙江省品审委组织的品种试验,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是否属于越区种植,是种子标签宜加注的内容。红小豆品种京农5号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经当地三家种子管理站分别组织专家组实施田间现场作出的鉴定意见,认为该品种未经试种、越区种植是造成绝产的根本原因。种子标签应当标注的事项,都与红小豆品种京农5号可否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以及是否会造成绝产无关。销售的种子没有种子标签,不是造成绝产的原因。
3 种子经营者未履行告知义务,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种子法规定种子经营者负有告知义务。种子经营者未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未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红小豆品种京农5号的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的说明与有关咨询服务的,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
3.1 没有证据证明K交付的种子不符合约定。
K和Y都是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都知道审定公告确定的红小豆品种京农5号的适应范围,都知道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和提供品种说明,都具有从事常规种子加工、分级、包装等经营活动的资格。Y作为种子买卖合同的买受人,对所购买的种子负有检收义务;种子标签和品种说明不符合约定的,Y在收到种子后应在合理的期限内将种子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K。对不符合约定的种子,Y可以接收,也可退货。Y既未通知K种子不符合约定又未退货,视为K交付的种子的质量和标注以及说明符合约定。
3.2种子销售者负有告知义务。
  种子法中同时使用了种子经营和种子销售,说明种子经营和种子销售属于不同的法律概念。严格地说,种子经营是指通过筹划经管、组织计划而获取利润的活动,包括了种子企业所从事的与种子有关的一切活动,品种选育、转让、推广、实施,和种子生产、收购、精选、加工、分级、储存、包装、运输、批发、销售等都是种子经营活动。因为种子法已把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单独加以规定,所以种子经营不包括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的内容。种子销售是指出售销售包装种子与客户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种子的过程。种子销售是种子经营的最后一个阶段。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即销售者,就是销售阶段的种子经营者。
  明确种子经营和种子销售的概念,是正确区分和处理种子销售者和经营者的责任的关键。种子法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规定,“有关品种主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的说明,宜在标签上标注”。这里规定的品种说明是“宜加注内容”,是倡导性或建议性的标注项目,是国家推荐的最优或最佳的选择的方式,没有直接采纳的,就应有相应的替代,如以印刷品的替代方式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种子的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的说明。就本案而言,K是向种子使用者出售种子的经营者,负有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种子的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的说明与有关咨询服务的义务。
3.3 销售者未履行告知义务,应承担赔偿责任。
  假设K交付的种子既没有标签又没有提供品种说明书,Y于接收后可以以不干胶图案或文字标示等方法在种子包装袋上附上加注品种说明的种子标签,或另行印刷品种说明书提供给种子使用者。Y既然接收了K供应的没有标签的种子,就有义务在向种子使用者出售的种子上以不干胶图案或文字标示等方法附上种子标签,或以印刷品的方式提供品种说明。Y作为向种子使用者出售种子的种子经营者,是其出售种子没有向种子使用者提供品种说明,未履行告知义务,致使种子使用者在不知道红小豆京农5号的使用条件的情形下在黑龙江省种植造成绝产,Y应承担赔偿责任。
4在黑龙江省种植北京市审定通过的品种,不是引种而是推广。
  农作物品种引种,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以经营、推广为目的,从相邻省份且属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引进已经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行为。因北京市和黑龙江省不属于相邻省份,两行政区域之间的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以及海拔高度、种植制度都不相同,不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所以,在黑龙江省种植北京市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红小豆“京农5号”,不属于引种。
  黑龙江省和北京市不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未经黑龙江省品审委组织对红小豆京农5号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验证,且总结配套栽培技术,取得试验验证的依据,就不能证明在黑龙江省向农民推广红小豆品种京农5号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黑龙江省的农民没有种植过红小豆,不通过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就不能使农民懂得红小豆京农5号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红小豆品种京农5号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普及应用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属于品种推广。Y将从K处购买的经北京市审定通过的红小豆京农5号的种子,出售给黑龙江省的种子使用者种植,既未在推广地区经过试验证明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又未通过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告知种子使用者红小豆京农5号的配套栽培技术,未履行品种推广者的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有效区域不是该证持有者种子的最终销售区域,只要其种子符合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有关品种审定和种子加工、质量、包装、标签、经营等规定要求,该证持有者可以将包装种子销售给有效区域内或有效区域外其他种子经营者经营。K领取的种子经营许可证注明的有效区域虽是北京市,但也可以将包装种子销售给Y经营。K在北京市向Y和黑龙江省的农民销售并发运种子的行为合法,不应因此承担责任。

作者简介:武合讲,专业从事种子和植物新品种法律事务的律师,E-mail:whj148@yahoo.com.cn,电话:010-62128839,手机:15901032135、13605306590。

借款合同一般违约与根本违约的认定
——金融机构宣布贷款提前到期权利问题研究


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合同履行中,经常发生下列情形:一旦借款人按月分期摊还住房贷款的过程中存在拖欠的情形,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在短时间内按照合同约定即宣布贷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将剩余本金和拖欠的利息、罚息、复息全部予以偿还——此类案件中,借款人一般都只是拖欠了几个月的分期贷款额,金额一般都只有在1万元左右,但金融机构的诉求除了要求剩余本金(一般在30-100万不等)全部归还外,还有为实现债权支出的律师代理费,并要求被告承担诉讼费。律师的代理费用依照司法局规定的正常收费一般也要在1万元以上,有时多达到6至7万元,再加上法院的诉讼费一般也要3000-1万元左右,作为被告的借款人的诉累过于沉重。

在此案件审理中,借款人在法院组织调解中也往往承认违约,愿意及时支付拖欠的贷款和罚息,但认为主债务以外的费用过高,难以承受。而部分银行调解的余地比较小,往往坚持要借款人承担律师费等相关费用,导致调解的难度较大。

各地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观点也有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借款合同中权利义务明确,违约方承担败诉责任毫无争议,银行要求借款人承担相应的实现债权的费用,合同中明文规定且明确告知借款人,违约方当然应当承担此类费用,律师收费也符合国家规定,并不加重违约方的责任,其在签订合同中就应当了解,因此,全面支持原告诉请并无不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银行在此类案件中一律坚持解除合同,短期内要求借款人归还大额本金,或虽同意调解但要求违约方承担比实际拖欠贷款金额高出数倍的费用,其合同权利的行使有过于扩张之嫌疑,应适当限制银行如此行使合同权利。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从整个合同订立的过程看,此类合同采取格式条款形式 银行和个人借款者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方是利用一切对己有利的法律和专业知识,精心制作了一个最大限度保证出借方权益,压缩、减少甚至取消借款人合同权利的格式合同。在现有金融环境下,借款人抵押贷款其实是几乎没有选择的,不在这个银行贷,就在另外一个银行贷,而且条款基本是相同的。这样的合同,存在很多不符合商业道德甚至对社会中相对弱者的欺诈和胁迫的内容,违背借款人的真实意思。这样的合同,在人民法院这个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应该进行主动调整,平衡双方本就倾斜的合同地位和权利义务。

2.从合同法的价值取向分析,不主张轻易解除合同 合同法理论认为,合同的解除是在合同成立后基于一方或双方的意志使合同归于消失,它通常是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时,当事人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做法。合同解除关涉合同制度的严肃性,因此,法律对解除合同应采取慎重态度,对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应作严格的限制,尽量让已经生效的合同履行下去,实现订立初期双方意图达到的财产收益目的。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这样带有强烈政策性和显著民生色彩的所谓商业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个人经济状况出现临时性的困难,导致短期无法按期还款,此类情况并不少见,应当允许借款人申请适当的宽限期限。而借款合同本身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缓冲期限,不能一出现违约的情形,就采用解除合同全部权利义务的方式。合同中应当明确何种情形下才能解除合同,不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只能追究相应的违约责任,从经济赔偿的角度制裁合同的违约方,而不能直接解除合同。大量解除此类房贷合同,银行的风险确实是降低了,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3.从审判实践看,判决继续履行借款合同更有利于能在法律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合理解决纠纷 合同法理论中对违约行为有构成根本性违约的违约行为和一般性违约的违约行为之分。原来这一理论应用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现在逐渐向一般合同普遍运用。司法实践中,判断违约后果是否实质上剥夺了未违约人的期待利益,必须结合具体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很难找到一种划一的、固定的标准。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秘书处对联合国国际贸易销售合同公约草案所作的评注中指出:“损害是否重大,应根据每一事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合同的金额,违反合同造成的金额损失,或者违反合同对受害人其他活动的影响程度。”这一评注对于理解根本违约是有意义的,但却过于简单和抽象,很难作为当事人或法院判定是否构成根本违约的标准。在上述个人住房金融借款案件的审判中,我们应当在以下两个方面把握借款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了理论上所说的根本性违约,从而使银行能采取解除合同的手段:(1)看违约部分的金额与整个合同之间的比例。如果借款人少交欠付的贷款已经占全部借款合同金额的相当大部分,一般认为构成根本违约。比如连续拖欠超过一定的月份,金额达到合同金额的10%以上等;反之,不能认为已经构成根本性违约。(2)考虑违约的后果及损害能否得到及时的修补。一般情况下,应当允许借款人及时全部支付拖欠的贷款和利息、罚息、复息等费用。某些情况下,即使违约行为是严重的,但如果这种违约是可以修补的,它并不能被认为构成根本违约。因此,是否构成根本性违约,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认定,不宜一概判令解除合同。

综上,笔者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合同签订中占据的强势地位,制订苛刻的格式条款,对个人住房贷款客户的轻微违约行为动辄采取解除合同这样激烈的手段,不利于维护金融领域的稳定。此类案件的审理中,应区别情况,对部分违约情形并不严重的借款合同案件,向当事人释明法律,多判决继续履行合同,让个人住房借款合同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实际履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人民法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