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22:56:11  浏览:83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70号

  《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办法》已经2010年9月3日省人民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 刘伟平
                      二○一○年九月九日

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旧物质。

  再生资源分为生产性再生资源、生活性再生资源和其他特定废旧物品:

  (一)生产性再生资源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废料等,报废的机械设备、机动车辆等,作为废旧物资处理的仓储积压产品、残次品,废柴油、机油等;

  (二)生活性再生资源包括: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旧金属、塑料、纸张、棉麻、毛、骨、玻璃、橡胶等;

  (三)其他特定废旧物品包括:废旧电子产品、电池、医疗器械等。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办法。

  法律法规对危险废物、严控废物等回收综合利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应当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改善城乡容貌,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发展规划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事业发展。

  第六条 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拟订并协调实施除工业和通信业以外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及政策措施;负责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重大问题的协调和重大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以下与发改部门统称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工业、通信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负责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减免税收的认证;负责推广应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县级以上财政、公安、工商、环保、规划、科技、城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性组织的作用,配合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发展规划以及经营网络体系建设规划,反映会员的正当要求,维护行业利益,协助加强行业管理和维护行业经营秩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规范化管理。

  第八条 鼓励各行业和城乡居民积攒、分类交售再生资源。

  鼓励对再生资源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相链接的示范化基地,支持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并发展拆解中心、综合利用基地,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分类再使用、再生利用联动发展的产业链。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的宣传工作,普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知识,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再生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资金,用于扶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

  第二章 回收管理

  第十一条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的原则,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环境和资源等情况,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鼓励各级供销合作社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业务,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网点,建设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第十二条 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地应当符合本地区行业发展、网络体系建设规划和环保要求,不得在城市主干道、排洪道、河道两侧、水源保护地500米区域内建设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市场。

  第十三条 逐步建立以城市社区和乡镇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新建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应当按照再生资源经营网络体系建设规划预留社区回收站(点)所需场地。

  已经建成的住宅区,由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按照再生资源经营网络体系建设规划,提供社区回收站(点)所需场地。

  鼓励社区自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指导社区居民分类处置生活废弃物。

  第十四条 从事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应当符合再生资源回收从业标准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时应当在经营范围中注明回收再生资源的类别。

  第十五条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应当向登记注册地工商管理部门的同级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回收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除向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外,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向经营场所所在地县区级公安机关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回收废旧金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备案事项包括登记注册名称、日期、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营场所、性质、经营范围、营业期限等。

  第十六条 设立回收站(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与环境卫生设施统一规划布局,不得影响社区容貌;

  (二)有围墙、顶棚等必要的防扩散、防渗漏设施,不得影响社区环境;

  (三)占地面积与回收业务相适应;

  (四)对回收物品及时清运,回收站至中转站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间配备相应的封闭式运输设备。

  第十七条 再生资源的分拣、集散、储存,初加工等应当在集散市场进行,集散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与居民区、医院、学校、办公区等公共场所相对隔离;

  (二)设有隔离围墙,不影响城市容貌;

  (三)地面硬化,运输道路畅通;

  (四)再生资源分类储存,采取防扬撒、防渗漏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五)定期消毒;

  (六)具备防火防盗设施;

  (七)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废旧市政公用设施、生产性废旧金属应当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生产性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进行收购和处置,签订收购合同,并对出售者情况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废旧市政公用设施收购合同应当如实登记出售单位名称、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不得收购无出售单位出具报废证明的废旧市政公用设施。运输废旧市政公用设施时应当持有注明物品品种、数量的收购合同。

  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合同应当如实登记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出售人为单位的,应当查验出售单位开具的证明,并如实登记出售单位名称、经办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出售人为个人的,应当如实登记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

  第十九条 再生资源回收可以采取上门回收、流动回收、固定地点回收等方式。

  第二十条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从事流动回收活动时,不得在机关、学校、医院、部队和居民住宅区内高声唱收、噪声扰民,影响单位和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要做到日收日清,不得超时堆放、焚烧废物。

  第二十一条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禁止收购下列物品:

  (一)无报废证明的井盖、井蓖等市政公用设施;

  (二)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

  (三)剧毒、放射性物品及其容器;

  (四)无合法来源证明的铁路、油田、供电、通讯、矿山、水利、测量、消防等专用器材;

  (五)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回收的其他物品。

  第二十二条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有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时,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第二十三条 再生资源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全过程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污染防治标准和技术规范。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不得随意对废弃物进行焚烧。

  第二十四条 鼓励在乡镇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并结合地膜补贴开展“交旧领新”或“以旧换新”工作;鼓励建立乡村物业管理站,建设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农村垃圾(废旧农膜、塑料制品、农资包装瓶袋等)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

  第二十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按照避免资源浪费,抑制废弃物产生,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原则,尽可能延长用品的使用年限,鼓励使用再生制品。

 第三章 综合利用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培植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支持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扶持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根据当地实际,可以采用贴息等方式向再生资源利用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项目提供贷款。

  第二十七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的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八条 支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运用。对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享受相应的经费扶持和优惠政策。

  第二十九条 开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获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后,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自登记之日起一个月内向所在地同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工业企业应当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纳入技术改造计划,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设施,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展高新科技,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应当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展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发展。禁止转让、生产或者采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三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经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发改部门批准,可减免城市建设配套费。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在可回收利用的产品、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物上标注可回收利用标识,便于识别其材料的性质和种类。
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物上,应当标注再生品标识,便于循环使用。

  第三十三条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生产、销售,应当符合安全生产、卫生、质量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建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制度。

  再生资源利用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工作,由省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税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实行由企业申报,市州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审,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集中审定的制度。

  第三十五条 经认定并获得省工业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十六条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向市州、县市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报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的统计报表。

  第三十七条 企业设计、生产产品和包装物,应当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优先使用可再利用和可资源化的材料,抑制产品的过度包装,促进产品包装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提倡企业利用自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不能自行利用的,应当及时向回收经营者交售,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应当负责妥善处理。

  第三十八条 鼓励和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及加工,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的企业建设项目给予贴息和相应的税收支持。

  第三十九条 鼓励优先购买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性能、技术、服务等指标相等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选择采购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品。

  第四十条 司法或者行政执法主管部门处理没收的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的音像制品和书刊等,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当进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所获收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规定的,由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关规定的,按照《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
工作机构:
为了做好劳动保障系统《行政复议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对各司局1988年以来的政策性司发文进行了认真清理,决定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现将废止的政策性司发文目录予以公布,其中,带*号的文件将以我部办公厅的名义
重新印发。

废止的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目录
养老保险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 |关于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原“五·七” | | |
|1 | |劳险司函字〔1991〕3号 |1991.01.26|
| |家属连职工退休养老问题的复函 | | |
|--|--------------------------|--------------|----------|
|2 |关于日侨卢小松退休问题的函 |劳险司函字〔1991〕33号|1991.12.20|
|--|--------------------------|--------------|----------|
|3 |关于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待遇问题的函 |劳险司函字〔1993〕5号 |1993.01.18|
|--|--------------------------|--------------|----------|
|4 |关于对判刑人员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4〕10号|1994.06.01|
|--|--------------------------|--------------|----------|
|5 |关于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5〕13号|1995.04.25|
|--|--------------------------|--------------|----------|
| |关于对北京市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 | | |
|6 | |劳险司函字〔1996〕22号|1996.06.25|
| |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遇到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对“关于原在部队服役期间从事过井下、高温、 | | |
|7 |有毒、有害身体健康等工种的转业、复员、 |劳险司函字〔1996〕26号|1996.08.20|
| |退休军人,其军龄可否折算工龄”的复函 | | |
|--|--------------------------|--------------|----------|
|8 |对北京市劳动局京劳险文〔1996〕102号请示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6〕33号|1996.11.12|
|--|--------------------------|--------------|----------|

| |关于对煤炭部财务劳资司《关于怎样具体界定离退 | | |
|9 | |劳险司函字〔1996〕34号|1996.11.13|
| |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范围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对《对于如何正确执行劳部发〔1995〕262号通 | | |
|10|知的请示》及《关于原郑州市二七线路金具厂部 |劳险司函字〔1996〕40号|1996.12.18|
| |分退休职工要求逐月发放退休金的函》的复函 | | |
|--|--------------------------|--------------|----------|
|11|对《关于合同制职工退休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6〕39号|1996.12.25|
|--|--------------------------|--------------|----------|
| |关于职工被逮捕或免于刑事处分期间 | | |
|12| |劳险司函字〔1997〕2号 |1997.02.22|
| |缴纳养老保险费用问题的复函 | | |
|--|--------------------------|--------------|----------|
| |关于对广东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 | |
|13| |劳险司函字〔1997〕17号|1997.11.11|
| |统筹问题的处理意见的复函 | | |
---------------------------------------------------------
医疗、工伤保险部分
----------------------------------------------------------
|序 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 1|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想》的意见 |劳险司函字〔1988〕7号 |1988.08.29|
|---|--------------------------|--------------|----------|
| 2|关于对“职工因工残废评定标准”的意见的函 |劳险司函字〔1988〕11号|1988.11.19|
|---|--------------------------|--------------|----------|
| 3|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与非因工死亡待遇界线划分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1〕22号|1991.07.30|
|---|--------------------------|--------------|----------|
| 4|关于患矽肺病职工退休问题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4〕10号|1994.06.01|
|---|--------------------------|--------------|----------|
| 5|关于研究解决工伤保险基金节余问题的函 |劳险司函字〔1995〕17号|1995.06.29|
|---|--------------------------|--------------|----------|
| |关于对处理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的职工在外派劳务 | | |
| 6| |劳险司函字〔1995〕29号|1995.12.15|
| |中因工死亡的赔偿金权益纠纷一案征求意见的复函 | | |
|---|--------------------------|--------------|----------|
| 7|关于工伤保险应实行属地原则的复函 |劳险司函字〔1996〕21号|1996.06.15|
|---|--------------------------|--------------|----------|
| *8|关于重庆市劳动局《关于工伤认定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社医司函〔1998〕3号 |1998.12.30|
|---|--------------------------|--------------|----------|
| |关于对江西省劳动厅《关于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有关问题》| | |
| *9| |劳社医司函〔1999〕4号 |1999.04.20|
| |的复函 | | |
|---|--------------------------|--------------|----------|
| |关于对山东省劳动厅《关于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有关问题》| | |
|*10| |劳社医司函〔1999〕22号|1999.08.16|
| |的复函 | | |
|---|--------------------------|--------------|----------|
| |关于对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工伤待遇有关问题的请示》| | |
|*11| |劳社医司函〔1999〕23号|1999.08.31|
| |的复函 | | |
----------------------------------------------------------
培训就业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时间 |
|--|-------------------------|---------------|----------|
| |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及其他职业 | | |
|*1| |劳培司字〔1997〕20号 |1997.04.30|
| |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作的补充通知 | | |
|--|-------------------------|---------------|----------|
| |关于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职业学校毕业生 | | |
| 2| |劳社培就司函〔1998〕6号 |1998.07.23|
| |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事的复函 | | |
|--|-------------------------|---------------|----------|
| 3|关于加强对举办职业技能鉴定业务培训班管理的通知 |劳社培就司发〔1998〕5号 |1998.09.24|
|--|-------------------------|---------------|----------|
| 4|关于对规范再就业服务中心运作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社培就司函〔1998〕42号|1998.10.26|
|--|-------------------------|---------------|----------|
|*5|关于印发《劳动预备制培训实施办法》的通知 |劳社培就司发〔1999〕63号|1999.09.20|
|--|-------------------------|---------------|----------|
| |关于对北京市劳动局《关于对〈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 | |
| 6| |劳培司字〔1998〕20号 |1998.03.18|
| |中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关于确定组织民工有序流动重点监控地区和加强春运期间| | |
| 7| |劳社培就司发〔1999〕2号 |1999.01.15|
| |重点监控工作的通知 | | |
|--|-------------------------|---------------|----------|
| 8|关于就业经费核算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社培就司发〔1998〕20号|1998.11.09|
|--|-------------------------|---------------|----------|
| 9|关于劳务输出扶贫试点工作经费补贴办法的函 |劳就司字〔1996〕33号 |1996.06.07|
---------------------------------------------------------
农村社会保险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 |关于增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表6-10)的| | |
|*1| |民社险函〔1992〕第1号 |1992.05.18|
| |通知 | | |
|--|----------------------------|--------------|----------|
| |关于增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表11-16)| | |
|*2| |民社险函〔1992〕第3号 |1992.08.08|
| |的通知 | | |
|--|----------------------------|--------------|----------|
|*3|关于退保金计算问题的意见 |民社险函〔1992〕第4号 |1992.08.08|
|--|----------------------------|--------------|----------|
|*4|关于印发缴费阶段标准单证明和操作流程的通知 |民社险函〔1993〕第5号 |1993.04.19|
|--|----------------------------|--------------|----------|
|*5|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要求的通知 |民社险函〔1993〕第8号 |1993.06.05|
|--|----------------------------|--------------|----------|
|*6|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要求的通知 |民社险函〔1993〕第14号|1993.07.22|
|--|----------------------------|--------------|----------|
| |关于印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阶段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 | |
|*7| |险标函〔1994〕第8号 |1994.05.05|
| |单证的通知 | | |
|--|----------------------------|--------------|----------|
| |关于执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金计发办法》有关事宜的 | | |
|*8| |险标字〔1994〕第9号 |1994.07.20|
| |通知 | | |
|--|----------------------------|--------------|----------|
| |关于推广使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系统 | | |
|*9| |险技函〔1998〕3号 |1998.10.10|
| |(2.0版)”的通知 | | |
|--|----------------------------|--------------|----------|

| |对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费用有关 | | |
|10| |险基函〔1997〕2号 |1997.09.16|
| |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 | |
|--|----------------------------|--------------|----------|
| |关于给江苏省民政厅《关于省、市建立与使用调剂金的 | | |
|11| |险基函〔1997〕6号 |1997.12.10|
| |请示》的函 | | |
|--|----------------------------|--------------|----------|
| |关于给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农村社会老保险基金管理有关 | | |
|12| |险基函〔1997〕7号 |1997.12.10|
| |问题的请示》的函 | | |
|--|----------------------------|--------------|----------|
| |关于对云南省民政厅《关于能否将农村社会养老 | | |
|13| |险基函〔1997〕8号 |1997.12.29|
| |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紧急请示》的复函 | | |
-----------------------------------------------------------
劳动工资部分
----------------------------------------------------------
|序号| 文 件 名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
|*1|对送回原单位进行劳动教养人员工资待遇的处理意见 |劳薪司函〔1991〕10号 |1991.11.14|
|--|--------------------------|---------------|----------|
| 2|关于改进实行五天半工作制后有关小时工资折算问题的复函|劳计司函字〔1994〕7号 |1994.03.17|
|--|--------------------------|---------------|----------|
| |关于配合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做好劳动合同鉴定 | | |
|*3| |劳关司函〔1995〕7号 |1995.03.22|
| |工作的函 | | |
|--|--------------------------|---------------|----------|
|*4|关于《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审核签章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综司函字〔1995〕6号 |1995.03.24|
|--|--------------------------|---------------|----------|
| |关于贯彻《关于改进完善弹性劳动工资计划办法的 | | |
|*5| |劳综司函字〔1995〕8号 |1995.05.08|
| |通知》实施意见的函 | | |
|--|--------------------------|---------------|----------|
|*6|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问题的复函 |劳关司函〔1995〕25号 |1995.10.16|
|--|--------------------------|---------------|----------|
|*7|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当行政被告的通知 |劳社劳资司函〔1998〕2号 |1998.08.31|
|--|--------------------------|---------------|----------|
|*8|关于劳动合同鉴证问题的复函 |劳社劳资司函〔1998〕11号|1998.11.18|
----------------------------------------------------------



2000年1月31日

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 134 号

  《内蒙古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2月1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杨 晶

2004年2月26日

  第一条 为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障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自治区内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销售、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办法。
  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无线电台(站)是指为开展固定、移动、广播、电视、雷达、导航、定位等无线电通信业务和射电天文业务所用的发射设备、接收设备或者其组合。
  本办法所称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是指产生无线电波辐射的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及其他电器装置。
  第四条 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自治区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设立的派出机构按照指定区域行使无线电管理职能。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无线电管理机构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旗县级人民政府办公室应当确定专(兼)职管理人员,协助无线电管理机构做好本辖区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第六条 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无线电频谱资源、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的义务,有权对侵占国家频谱资源、扰乱空中电波秩序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揭发。
  第七条 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二)操作人员熟悉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和操作资格;
  (三)无线电网络设计合理,无线电台(站)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四)设台(站)单位或者个人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第八条 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到所在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设台审批手续,领取电台执照。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
  第九条 申请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应当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一)单位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提交本单位书面申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
  (二)个人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的,提交书面申请、身份证复印件及有关技术资料;
  (三)使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委托有关部门指配的频率设置无线电台(站)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频率使用批准文件;
  (四)设置业余无线电台的,提交无线电运动协会批准文件和操作等级证书。
  第十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受理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申请后,经审查,对符合设置条件的,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按审批权限预指配频率;
  (二)设台(站)的单位或者个人按预指配的频率进行必要的技术设计或者网络设计;
  (三)对按照规定需提交电磁环境测试报告的无线电台(站),应当进行电磁环境测试;
  (四)对拟设台(站)资料和测试报告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指配频率并下发批准文件;
  (五)无线电台(站)试运行30至90日,由无线电管理机构验收合格后,核发电台执照;
  设置使用公众业务移动终端设备、微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公众对讲机的单位和个人,不需办理无线电台审批手续,但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设置使用公众对讲机,其通信质量不受无线电管理机构的保护。
  第十一条 严格限制在高楼、高塔、高山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确实需要在高楼、高塔、高山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置固定无线电台(站),应当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管理工作中,应当保证已建的无线电台(站)、微波通道和无线电监测设施必要的工作环境。
  第十三条 遇有抢险救灾、人民防空、处置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可以临时启用未经批准设置的无线电设备,但是应当及时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报告。紧急情况解除后,应当停止使用。
  第十四条 区外设台单位携带无线电台在自治区内使用的,应当持原电台所在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发的电台执照,到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异地使用手续。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使用有跨省联网功能的除外。
  第十五条 外国常驻自治区的机构和临时来自治区的团体、客商等外籍用户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由其主管部门或者接待单位报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
  第十六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已经设置使用的无线电台(站)进行检测。
  第十七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按设台审批权限对无线电频率进行指配。
  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或者授权,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频率使用者。
  中央驻自治区有关部门和自治区直属单位对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分配给本部门使用的频段和频率进行规划,其方案应当报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指配频率时应当明确频率使用期限。使用期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当重新办理申请手续。
  已经指配的频率,无正当理由一年不使用的,或者不按规定使用的,由原频率指配机构收回频率。
  已经指配的频率,遇到国家修改频率划分,或者因国家利益需要调整时,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进行调整,但应当提前告知频率使用者有关事项。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不得擅自使用、变更、转让频率。禁止出租或者变相出租频率。
  使用频率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频率占用费。
  第二十条 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向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和有关技术资料,由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
  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其工作频率、频段和有关技术指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的规定,并经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对设备的发射特性进行检验。
  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报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无线电干扰设备。
  第二十一条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持有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及核准代码,经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准,取得《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后,到海关办理进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非无线电发射设备产生的无线电波辐射,应当符合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各级无线电监测站是无线电管理的技术机构,负责对无线电信号实施监测,接受无线电管理机构的领导。
  无线电监测站在监测中发现无线电干扰或者收到无线电干扰举报、申诉时,应当及时查找干扰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发现违法设置或者擅自改变核定项目的无线电台(站),应当及时报告无线电管理机构。
  第二十四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无线电管理检查员,对无线电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自治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行现场检查、取证;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关资料和文件;
  (三)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制作询问笔录;
  (四)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制止不法行为;
  (五)依法封存或者扣留违法使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已经做出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未按规定足额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6个月未缴纳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将其频率收回另行指配。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给国家、集体或者个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追究或者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